
據悉,明清時期山西柳林縣柳林鎮就是山西的門戶,晉西重鎮。此時的柳林鎮商鋪林立,商賈云集,一派繁榮景象。在柳林縣至今流傳這樣的民謠:“山西柳林的,家家有銀子,一家沒銀子,端出幾盆則”。在這則民謠中形象反映出當時素有“小北京”之稱的柳林鎮是何等的繁華,老百姓多么的富有。據當地長輩介紹,當時柳林鎮的義盛德、義泉永兩家銀號的老板共同商量各自鑄造一個三斤半的大銀元寶以展示各自的實力,并做為各自鎮鋪之寶,同時約定在所鑄的元寶中必須有“良心”二字。
兩個商號老板立即行動,不過半月,各家的元寶便已鑄好。放在一起就好像一個模型鑄出來的,像是一對“孿生兄弟”,僅是重量相差幾克,大家對這樣的巧合驚嘆不已。這兩大元寶的問世,使兩家生意紅紅火火。元寶上鑄“良心”二字在當時中國的流通元寶中獨一無二。銀錠上的“良心”戳字寓意誠實守信,童叟無欺。同時也指該銀錠成色好,無雜質、足斤足兩。各地客商紛紛涌入柳林鎮和誠實守信講良心的柳林人做生意。當時的柳林“三鎮”一片繁榮景象,生意興隆。在華北、陜北、內蒙及至中原地區很有影響,聲譽鵲起。兩個大元寶后在戰亂中散落民間。

呂梁市柳林縣古玩協會秘書長、柳林縣三晉文化研究會理事、柳林縣古玩市場總經理李小文接受中都記者采訪時說:“柳林大元寶的回歸,為當時民謠中柳林鎮的繁榮,民眾富庶提供了實物的佐證,其文物價值和文化價值不可估量。同時,也為研究柳林鎮清未民初文化提供了有力物證,成為了柳林縣的文物瑰寶”。
李小文告訴中都記者,他將繼續追尋義泉永鑄的另一個大元寶。讓失散多年的“孿生兄弟”早日回家團聚。
共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