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陳發青 通訊員田金晟)河南報道: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最寶貴的品質之一就是對孩子們深沉的愛。”這是教育的重要指導思想之一,因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做一名合格的老師不僅要具有多方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熱愛孩子的誠摯的心,要用愛的雨露去滋潤那一顆顆稚嫩的心靈。鄭州西斯達城市森林學校初中部九四班班主任閃玉蘭老師,就是這樣一位把自己全部的愛傾情奉獻給她的所有學生們的好老師。
閃玉蘭老師對學生的首先體現在培養感情,以真誠和信任打開學生心扉上,特別是對后進生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特殊群體,在對學生的一言一行中滲透著滿滿的師愛。作為班主任的閃玉蘭,平時細心觀察他們,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和思想情況,在各方面幫助他們,使他們逐步消除對學習的恐懼和與老師、同學之間的隔閡,激發他們自我競爭的動機。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和他們呆在一起,談一些他們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如電腦、籃球、游戲等,聽一聽他們的想法、要求、希望以及內心的“小秘密”。使他們會感到老師是愛他的,真心幫助他的,自己不能讓老師失望。一旦意識到這一點,他們自然會認真完成老師提出的各項要求。
閃玉蘭老師很善于發現學生的長處,幫助他們樹立自信。與后進生接觸多了、感情深了,便情不自禁的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了。后進生雖然有很多不足之處,但再差的學生也總有某方面的優勢,或體育、或美術、或音樂等。閃老師非常善于發現學生的長處,挖掘其身上的潛能,從不吝惜“好話”,激發后進生重找回自我,獲取戰勝困難的更大勇氣和信心。閃老師不光是發現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而且還欣賞他們每個閃光點,不斷地給他們以表揚和鼓勵。時不時地一句“你真行”“好樣的”“我為你而驕傲”等語句,給那些受了冷落的后進生帶來了一次次心靈的震撼,一次次奮發的信心。
循循善誘、不急不躁、耐心期待是閃老師轉化后進生的又一法寶。后進生的轉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對這項長期艱苦的工作,閃老師傾注了滿腔的熱情,牢牢遵循教育規律,“反復抓,抓反復”,因勢利導,使后進生保持不斷前進的勢頭。始終堅持正確引導,同時允許學生犯錯誤,不斷給他們敲響警鐘,不斷鼓舞他們進行自我競爭、自我挑戰,讓他們在失敗中崛起,在曲折中走向成熟。
閃老師的摸索實踐,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很多后進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與提升,受到了家長們的好評和愛戴。
閃老師的經驗告訴我們:作為老師一定要傾注更多的師愛給予孩子們,師愛是開啟后進生禁錮心靈的鑰匙,是通向他們內心世界的橋梁。只要老師對學生懷有真誠的師愛,學生以其特有的敏感,經過自己的觀察和體驗看出老師的苦衷和對自己真摯的愛護、關心和期盼,才會產生對老師的親近感,敞開心扉,樂意聽取老師的教誨,達到遲升的朝陽依然燦爛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