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袁宏太 通訊員田聚成 王長安)鄭州報道:“和諧”成為當今世界文化的主題,也是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重要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而要全面社會和諧家庭必須和諧,家庭和諧自然能夠帶來與社會的和諧,每個家庭都和睦相處了,那在社會上必定也會和和氣氣。古人云:“家和萬事興,家齊國安寧”?梢“家和”的重要性。當代中國著名詩書畫印藝術家王景武先生家庭在“家庭和諧”方面為我們大家做出了榜樣,值得我們學習。
王景武,號犁石齋主,別署舞墨軒主人,寶墨軒主人。1957年11月出生于河南鄭州,祖籍黑龍江明水,先后畢業于江蘇無錫書法藝術?茖W校、河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曾任《鄭州家庭服務》期刊總編輯,F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干部書畫院副院長,河南省中國書畫家協會高級顧問,河南省風水書畫研究院院長等。其老伴叫黃玉梅,今年65歲,年輕時是原鄭州國棉四廠的紡織女工,為祖國的紡織事業辛勤工作了大半輩子,直至退休。
工作期間,兩人便并肩齊進、比翼雙飛,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贏得了上級領導和同事們的認可與愛戴。退休后,兩人更是舉案齊眉、琴瑟和鳴、相濡以沫、一往情深。雙方時時、事事都替對方著想、憂對方之憂。
特別是王景武一身撲在詩書畫印藝術之路上,無瑕顧忌家務,黃玉梅便默默承擔起了全部的家務,使王景武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藝術創作與鉆研之中,也才使王景武得以能有今天傲人的成就。
平時日常生活中,不管是燒水做飯、洗碗刷筷,還是洗衣換被、抹桌拖地,黃玉梅從不讓王景武勞神插手。從某種意義來說,王景武真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了。有一次中午,黃玉梅知道王景武在工作室鉆研書畫,做好了飯菜,盛到了碗中,端上來餐桌,便來到工作室門前,輕喚王景武吃飯,叫了幾聲,沒人應答,便推門進去,環顧四周,不見人影,心中著急,便打電話過去,得知他早和他的摯友外出探討書畫技藝去了。黃玉梅不急不躁,心平氣和回到餐桌,獨自吃了中午飯。事情雖小,但由此足以可見黃玉梅寬闊的胸襟、良好的個人修養、富有中華女性傳統美德的豐富涵養以及對王景武深深的愛。
在家中遇到難事、煩心事時,黃玉梅依然頂天立地、中流砥柱。公公患有嚴重的哮喘病,在當時的解放軍一五三醫院住院治療,由于年事已高,效果甚微,醫院也下了病危通知書。當時的癥狀是痰卡在咽喉處,咽不下、咳不出。黃玉梅毫不猶豫,不嫌臟、不怕味,伸手把痰掏了出來,使老人轉危為安,多享受了兩余年的人間生活。婆婆患癌癥期間,黃玉梅更是床前噓寒問暖、送水喂飯、擦屎端尿,適時的幫婆婆翻身換衣、洗臉擦背,盡著勝似親閨女般的孝心,就連婆婆最后時的送老衣都是黃玉梅親手為其穿上的。
黃玉梅在生活的空閑時間里,把自家后院的小菜園打理的生機盎然、井然有序。一畦畦沃土上各種各樣的蔬菜映入眼簾:綠油油的小白菜在陽光的照耀下,越發郁郁蔥蔥。一排排的韭菜挨挨擠擠地的旺盛的長著,可愛的黃瓜沿著枝頭攀援直上,小香菜在風中悠閑的晃著小腦袋,時不時的隨風散發出陣陣香氣。不大的菜園子,在黃玉梅精心呵護下,處處彰顯著那份屬于女性美的嬌艷、豐滿、青春與嫵媚,彰顯著青春的希望與力量。
黃玉梅用她那勤勞的雙手、溫柔的性格、真誠的孝心、豁達的情懷生動詮釋了中華女性的優秀美德。正是:中華女性之美,美在品格;中華女性之姿,贏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