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多元特色藍莓產業發展,助力鄉村產業振興。“一把傘”藍莓基地位于高縣最高峰,坐落于兩省三縣(四川省和云南省、高縣、筠連和鹽津縣)的交界處。實踐團來到“一把傘”藍莓基地,藍莓漫山遍野,果實像一顆顆飽滿的深藍的珍珠,著實誘人。實踐團采訪基地負責人葉凱,了解到藍莓基地的整體現狀和發展歷程,經過十余年的努力,曾經的荒山“脫胎換骨”,已成為遠近聞名的藍莓種植基地。“一把傘”藍莓基地經過多年探索出“龍頭企業+基地+農戶+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充分利用地緣資源優勢,積極發展文旅產業,有效推動農旅發展融合,廣泛帶動群眾一起種植致富果,共同走上致富路。受疫情影響,文旅產業受到嚴重沖擊,藍莓整體產業發展也受到很大影響,實踐團結合實際積極建言獻策。“一把傘”藍莓基地應充分把握國家對特色農業發展的政策,多渠道拓寬產品銷售渠道,注重線下線上銷售結合,相互促進;啟動農產品深加工,開發藍莓酒、藍莓醬、藍莓酥、藍莓干等系列深加工產品,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深挖產業文化,打造一村一品,提升產品的品牌效應,注重產品包裝提升,充分融合文旅發展;制作和翻譯多語種產業文化宣傳視頻,為產業發展推廣提供有力支撐,不斷增強產業品牌的知名度,助推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走訪調研村社民情,探尋致富發展新思路。實踐團頂著烈日走進田間地頭,走入村民家中,通過發放調查問卷、與村民們熱切交談和與村干部座談交流,了解到春茗村整體建設情況和發展歷程。近年來,在國家脫貧攻堅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春茗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顯著改善,農水、交通、人飲工程、電力提升等都為全村產業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推動了當地產業快速發展,助農增收致富。茶葉是當地的基礎經濟農作物,是全村最大的產業,現已形成茶葉苗圃培育、茶葉種植采摘和茶葉初加工三種生產模式。春茗村積極探索新的營銷模式,通過成立合作社聯合建設加工廠,拓寬茶葉銷路,增加農民收益,帶動就地就近就業增收,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當地農產品滯銷困境。

但由于春茗村地理位置相對偏僻,年輕勞動力流失較嚴重,人才更是缺乏,產業基礎不夠穩固,鄉村治理較為傳統滯后,因此當地的公共服務水平還需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治理也任重道遠。歸根究底,這一系列問題的產生原因就是鄉村建設發展人才的缺乏。實踐隊員深刻感受到,大力發展鄉村產業、搭好創業平臺、出臺各項有關政策、做好一系列人才服務鄉村激勵機制,讓農村的機會吸引人,讓農村的環境留住人,才能讓年輕人在農村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真正的服務于家鄉建設,推動鄉村振興向縱深發展。
勞動教育下田間,采茶摘莓感悟多。實踐團在村干部的帶領下,走進茶地,來到藍莓園,實地了解茶葉、藍莓的品種類型,栽培、種植技術和采摘方法。小小茶葉大產業,顆顆藍莓賽珍珠。團隊成員小心翼翼地采摘茶葉尖和藍莓顆粒,生怕揉壞捏碎,看似輕松卻又無比緊張。烈日高照,汗水也噗噗地直流,這一刻實踐團成員深刻體驗到基層勞動人民的辛苦與不易。采茶摘莓對農民來說最基礎的農活勞作,沒有技術含量,卻體現出生產生活的大智慧、大教育。探索體驗式采摘助農模式與校園學生勞動教育精神提升相結合,是今后學校實踐教學的重要內容,對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

成都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緊密圍繞鄉村振興重大戰略和勞動教育育人目標,將社會實踐與思政課程相結合,從文化、產業、人才等方面助力鄉村振興。實踐團的青年們立足新時代新征程,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將實踐中的所思所想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社會課堂中貢獻青春力量,在觀察實踐中成長、成才,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共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